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主要用于形容书法或舞姿的独特美感,现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字面与引申含义
飘若浮云 形容事物轻盈、飘逸,如同天空中自由飘荡的云彩,强调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。
矫若惊龙
以惊飞的龙为喻,展现动态的矫健与力量感,突出灵活且充满张力的动态美。
二、历史出处
该成语出自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,原文为“右军(王羲之字右军)尤善隶书,为古今之冠,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。” 这一评价突显了王羲之书法在行草书领域的开创性成就,其作品兼具飘逸与力量,被后世文人奉为典范。
三、应用场景
书法领域
最常见的用法是形容书法笔势,如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其字迹被赞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。
其他领域
也可用于形容舞姿、动作等具有轻盈与力量结合的动态场景,但书法是其最经典的出处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 龙腾虎跃、行云流水、风驰电掣 反义词
综上,该成语通过自然意象与动态比喻,精准概括了书法中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,是评价书法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