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咏史八首·其七》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代表作,通过咏史抒发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。诗中提到的典故涉及四位历史人物,具体如下:
一、主父偃
典故背景:主父偃游学四十余年未得仕途,其父、兄弟均不认可他的才能,甚至存在兄弟反目的情节。
相关诗句:“主父宦不达,骨肉还相薄。”(出自《史记·主父偃传》)
二、朱买臣
典故背景:朱买臣以樵夫身份生活时,因贫困导致妻子改嫁,后发迹为会稽太守。
相关诗句:“买臣困樵采,伉俪不安宅。”(出自《史记·朱买臣传》)
三、陈平
典故背景:陈平年少时家贫,居破败房屋,后成为汉文帝丞相,封曲逆侯。
相关诗句:“陈平无产业,归来翳负郭。”(出自《史记·陈平世家》)
四、司马相如
典故背景: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至成都时家徒四壁,后官至孝文园令。
相关诗句:“长卿还成都,壁立何寥廓。”(出自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)
五、整体寓意
左思通过这四位人物,表达了对“奇才埋没”的感慨。尽管他们最终成就显赫,但在未得志时均遭家庭冷遇或穷困潦倒。例如:
主父偃因直言敢谏被兄弟疏离
陈平因家贫被兄长陈涉责骂
司马相如初归成都时一无所有
诗中“遗烈光篇籍,当其未遇时,忧在填沟壑”进一步阐释了这些人物在困境中仍心怀天下,其功业最终载入史册的悲壮感。
六、补充说明
左思的《咏史八首》共八首,此为其中第七首,通过咏史抒发个人遭遇,与同时期其他文人借史讽时的创作手法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