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团锦簇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为 huā tuán jǐn cù,其含义和用法如下:
一、基本释义
本义 指花朵、锦绣等织物聚集成团的华丽景象,常用于描绘花园、服饰等具体场景。例如:
- “阳光下,那条花团锦簇的小路布满儿时的记忆。”
- “牡丹园里,千姿百态的牡丹竞相开放,形成一片花团锦簇的海洋。”
引申义
- 形容文章辞藻华丽、结构严谨,如:“他的文章如诗如画,用词精准且富有层次,读来如花团锦簇。”
- 比喻事物丰富多彩、繁荣昌盛,例如:“节日期间,商场里人头攒动,商品陈列得花团锦簇。”
二、结构解析
“花团”: 指花朵密集聚集的状态,如“花团锦簇”中的“花团”即指花朵成团的美景。- “锦簇”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姹紫嫣红(侧重色彩艳丽)、万紫千红(强调花色繁多)。- 反义词:一枝独秀(突出独特性)、平淡无奇(缺乏色彩)。
四、用法示例
描写自然景观:
“春风拂过,满园花团锦簇,蝴蝶翩翩起舞。”
形容人文场景:
“节庆时分,街头巷尾张灯结彩,呈现出一片花团锦簇的盛况。”
文学修辞:
“他的演讲辞藻花团锦簇,逻辑严谨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五、出处与演变
最早记载:可见于宋代苏轼的《与米元章书》,原指蜀锦的精美图案。- 文化内涵:从服饰工艺演变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象征,体现了中华美学中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,“团锦簇”不仅是对视觉美的描绘,更蕴含着对繁荣、美好的向往与赞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