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师的职责是否结束需根据案件类型、代理阶段及委托合同约定综合判断,具体可分为以下情况:
一、诉讼案件中的职责范围
终审判决生效后 在民事诉讼中,若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且该判决生效,律师的诉讼代理工作基本完成。此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,但律师可能根据客户需求继续提供执行阶段的法律服务,如协助申请强制执行。
判决未生效前
- 上诉阶段: 若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,律师需协助起草上诉状、参加上诉庭审等。 - 执行阶段
二、非诉讼案件中的职责范围
合同类案件 律师需完成合同起草、审核、签署及后续履约监督等全程服务,直至合同生效并产生法律约束力。
其他非诉讼事务
包括公司设立、并购重组、知识产权保护等,需完成委托约定的具体事务。
三、代理合同的约定
律师职责的终止时间主要取决于委托合同的条款:
阶段限制: 若合同明确约定代理至一审/二审/再审终结,则在相应程序结束后终止。 权限范围
四、特殊情形说明
国际仲裁:根据《日内瓦仲裁条款》,仲裁裁决的执行需符合特定条件,律师可提供专业协助但非直接执行主体。
过错追责:若律师在案件审结后存在过错或违反职业道德,当事人仍可追究其责任。
总结:律师职责并非仅限于法院判决,而是贯穿诉讼全流程,并可能延伸至执行阶段。具体以委托合同约定为准,但终审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后,律师通常仍需提供执行等后续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