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中有关善良的名言非常丰富,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: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这句话出自《三字经》,是孔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,认为善良是人类最原始、最本质的品质。
“善为至宝,一生用之不尽;心作良田,百世耕之有余。”这句话强调了善良的重要性,认为善良是一种无价的财富,能够使人受益无穷。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这是孔子的名言,也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善良和道德的核心教义之一,教导人们要以同理心对待他人。
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”这句话出自《三国志》,是刘备给儿子的遗诏中的话,强调即使是小事也要行善,小事做多了也能成就大事;相反,小事做多了也能积累成大恶。
“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这句话出自《三国志》,强调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服从。
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,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品德的对比,认为君子心胸宽广,而小人则常常忧愁。
“知耻近乎勇。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,孔子认为知道羞耻是接近勇敢的表现,鼓励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和勇于改过。
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,孔子认为说话要诚信,做事要有决断,这是善良和品德的重要表现。
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,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,而不是帮助别人做坏事。
“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;而赠人以言,则贫于德,贱于志士。”这句话出自《荀子》,强调言语的力量,认为给予别人善言比物质上的帮助更有价值。
“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,相形之下,彼此才可见得分明。”——乔叟
“如果一切皆善,就一切皆美。”——《托尔斯泰作品研究》
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,恶不积不足以灭身。”——《周易》
“善恶不可以同道。”——柳宗元《为裴令公举裴冕表》
“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。”——培根
“交善人者道德成,存善心者家里宁,为善事者子孙兴。”——明方孝孺
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”——孟子
“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,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。”——泰戈尔
“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,坦白的,爽直的,决不矜持。”——巴尔扎克
“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,又算什么呢?”——哈代
“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,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。”——泰戈尔《民族主义》
“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,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——那就是,良心。”——司各特
“闻人之善而疑,闻人之恶而信,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。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,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,鬼神必殛之。”——曾国藩
“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,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。”——雨果
“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,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。”——罗素
“独夫们是凶暴的,但人民是善良的。”——泰戈尔
“每个人将死的时候,都会变得比平时善良些的。”——古龙妙
“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,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。”——罗曼·罗兰
“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,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。”——福楼拜
“一只小小的蜡烛,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!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,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。”——莎士比亚《威尼斯商人》
31. “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。”——莎士比亚
32. “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,要么仿效好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