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惊恐万状”和“惊恐万分”都是汉语成语,用于形容人因恐惧而表现出的极端精神状态,但两者在语义和用法上存在细微差别:
一、核心含义
惊恐万状 - 字面:
惊慌恐惧到极点,形容因危险、意外或惊吓而表情和行为失控的状态,常伴随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强烈不安。
- 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(形容忧患多而未解除,惊恐到无法支撑)。
惊恐万分 - 字面:
恐惧到极点,强调因恐惧而难以自持,常用于描述对突发事件的强烈反应。
- 用法:多用于书面语,侧重表达恐惧的深度和难以抑制的状态。
二、语义差异
程度与表现:
“惊恐万状”更强调因恐惧导致的身体语言和表情的失控(如“表情扭曲”“行为不自然”),而“惊恐万分”更侧重内心的极度震撼和难以言喻的恐惧感。
使用场景:
“惊恐万状”多用于描述面对危险、灾难等具体场景时的反应(如自然灾害、突发事件);“惊恐万分”则更适用于抽象的恐惧源(如噩梦、噩耗)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近义词:胆战心惊、心惊胆战、惊慌失措。
反义词:镇定自若、泰然处世。
四、例句对比
惊恐万状:
1. 听了小名讲的鬼故事,小朋友们都惊恐万状;
2. 他站在悬崖边,惊恐万状地看着深渊。- 惊恐万分:
1. 突然接到噩耗,她惊恐万分,泪水止不住地流;
2. 电影中恐怖场景让他惊恐万分,整晚都做噩梦。
综上,两者均表达极度恐惧,但“惊恐万状”更侧重外在表现,“惊恐万分”更强调内在感受。选择时可根据具体语境决定使用侧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