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子杀猪:
曾参是孔子的学生,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集市,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。曾参的妻子随口说等她回来杀猪给孩子吃,但后来忘了。曾参却真的杀了猪,并对妻子说欺骗孩子等于教他欺骗别人。这个典故体现了曾子言出必行、信守承诺的品质。
季布一诺千金:
秦末汉初,楚国人季布以重信义、守承诺闻名。当时流传一句俗谚:“得黄金百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季布答应的事,无论多大困难,都设法办到,甚至在被汉军悬赏缉拿时,仍有很多敬佩其信义的人冒险保护他。
商鞅徙木立信:
春秋时期,商鞅为了推行变法,在秦国立了一根木头,并承诺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五十金。最初人们不信,但商鞅最终兑现了承诺,从而树立了变法的威信,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。
季札挂剑:
春秋时期,吴国公子季札出使中原,途经徐国。徐君对季札的佩剑爱不释手,季札因使命在身未能相赠。待其完成使命归来,徐君已逝,季札便将佩剑挂在徐君墓前,践行了心中的承诺。
这些典故都强调了“言出必行,信守承诺”的重要性,体现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核心地位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