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羡林的散文《听雨》以其细腻、真挚的情感和对雨声的深刻描绘,深深打动读者。以下是对其中一段的摘抄及赏析:
摘抄:
“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,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,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,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。”
赏析:
这段文字以拟人化的手法,将麦田中的每一个叶片比作张开的小嘴,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滴落在叶片上的情景。通过“尽情地吮吸”这一表述,不仅传递出雨滴的甘甜,也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。叠词“大大小小的”和“高高低低的”则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雨中的麦田,感受到那股清新与宁静。
摘抄:
“这声音时慢时急,时高时低,时响时沉,时断时续,有时如金声玉振,有时如黄钟大吕,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,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,有时如弹素琴,有时如舞霹雳,有时如百鸟争鸣,有时如兔落鹘起,我浮想联翩,不能自已,心花怒放,风生笔底。”
赏析:
这段文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排比,将雨声描绘得淋漓尽致。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金声玉振、黄钟大吕等古代乐器的声音,以及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自然景象,将雨声比作各种美妙的艺术形式。这些比喻不仅使雨声具体可感,还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。排比句式的运用,使得整段文字气势磅礴,朗朗上口,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摘抄:
“按常理说,我坐在那里,同一种死文字拼命,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,极静极静的心情,才能安下心来,进入角色,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。然而,事实却正相反。我静静地坐在那里,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,此时有声胜无声,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,仿佛饮了仙露,吸了醍醐,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。”
赏析:
这段文字通过对比的手法,突出了作者对雨声的喜爱。作者原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研究学问,但雨声却带给他一种意想不到的宁静和喜悦。这种矛盾的心理描写,既展现了作者对雨声的独特感受,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。通过“有声胜无声”的表述,作者传达出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。
总的来说,季羡林的《听雨》以其清新质朴的语言、真挚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,成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,作者将雨声赋予了生命和情感,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美的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