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食之如髓甘之如饴”这一表述,综合相关搜索结果分析如下:
一、核心成语含义
甘之如饴 - 本义:
指感到像糖一样甜,比喻甘愿承受艰难、痛苦或从事艰苦工作。 - 出处:最早见于《诗经·大雅·绵》:“堇茶如饴”(郑玄注:虽苦如荼,甘如饴)。
食之如髓 - 本义:
原指骨髓的鲜美,引申为对事物体验深刻、回味无穷。 - 出处:宋·真德秀《送周天骥序》:“非义之富贵,远之如垢污;不幸而贱贫,甘之如饴蜜。”。
二、两者的关联与区别
关联:两者均以“甘如”开头,形成对苦与甜的对比表达,但侧重点不同。- 区别:
“甘之如饴”强调主动承受艰苦的积极态度,如“他甘之如饴地完成高强度工作”;
“食之如髓”则侧重对事物本质的深刻体验,如“读完经典著作,感同身受,食之如髓”。
三、使用示例
甘之如饴:
“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仍甘之如饴,取得重大突破。”
食之如髓:
“通过这次旅行,他深刻理解历史,对文化有了食之如髓的感悟。”
四、总结
“食之如髓甘之如饴”并非固定成语,但可理解为:在经历艰苦或非甜美事物后,因深刻体验而产生的甘愿承受或乐于接受的态度。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,注意与“甘之如饴”的独立含义区分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